洼里村:从“三无”村到乡村振兴样板的华丽蝶变
发布日期:2025-06-26 09:12    点击次数:135

 在山东肥城安庄镇,洼里村曾是个无人问津的“三无”薄弱村,村集体背负着524万元的债务,发展举步维艰。但短短十几年,洼里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成功逆袭为乡村振兴的耀眼典范。

 2010年,新一任村“两委”走马上任,决心改变洼里村的落后面貌。为解决交通不便问题,村党总支书记刘太钢抵押房产贷款,短短两个月就铺设了近40华里的水泥路,让洼里村告别了雨天泥泞难行的历史,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
 路通了,发展的大门也打开了。村“两委”干部为引进企业,先后前往北京走访祥泰服饰37趟,终于打动对方,使一期投资近7000万元的项目成功落地。此后,润德工贸、晟和制衣等项目也纷纷入驻。如今,洼里创业园区占地540多亩,年产值超两亿元。为给园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,村党支部成立锦城伟业物业公司,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,还帮助2000余位村民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,村集体增收160余万元 。

 洼里村是传统农业大村,随着村民进厂务工,耕地闲置问题日益突出。村“两委”整合全村4000余亩土地,开展“一块田”改革,将零散“小田”变为规模化“大田”,实现“无垄种植”,搭配智能喷灌系统,节水40%以上。农用无人机、巡田机器人等高科技设备的运用,更是让农业生产如虎添翼,不仅作业效率大幅提升,还能精准施肥、科学决策,粮食产量和收益显著提高。洼里村“一块田”亩均收益突破1000元,集体每年增收400余万元。

 在发展产业的同时,洼里村也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。回引17名在外优秀人才,引进13个返乡创业项目,还吸引了来自辽宁、新疆等地21人前来创办产业。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陈国庆常到洼里村机器人农场为村民授课指导,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。

 洼里村还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,将玫瑰园、桂花园等65个景观景点连线成片,连接13个文旅产业园,建成占地1100余亩的山东最大的泰山景观松培植基地,打造出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。

 如今的洼里村,一、二、三产业蓬勃发展,村集体固定资产达4700万元,村民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,实现了户户有工人、家家有钱赚。洼里村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,成为了众多乡村学习的榜样 。

大众网肥城拍客团 

摄影:郭新春

编辑:徐爱君

责编:董元伟

审核:吕正杰